全国咨询热线18568238277
我国废轮胎产生量已跃居世界第一
发布:admin 发布时间:2018-09-21 00:56:26 浏览:59
随着经济腾飞、汽车工业发展,近年我国每年产生的废旧轮胎在以8%-10%的速度急剧增加,成了一种新污染。一项统计数字显示,到2020年,我国废旧轮胎产量将达2000万吨。日益加剧的黑色污染给我国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因此治理废旧轮胎造成的黑色污染刻不容缓。但是,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废旧轮胎,又该如何实现变废为宝呢?
据环保部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机动车驾驶人突破3亿人。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先容,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群众购车刚性需求旺盛,我国汽车保有量将继续呈快速增长趋势。然而随着汽车的普及,废旧轮胎等垃圾也逐渐增多。有消息称,我国轮胎产量已连续10年居世界前列,每年产生的废旧轮胎也是全球第一。业内人士预测,中国废橡胶和废旧轮胎的生成量会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在2013年,中国废旧轮胎产生量已经达到2.99亿条,重量达到1080万吨并以每年约8%-10%的速度在增长。
一方面是与日俱增庞大的轮胎产量数据,另一方面却是令多地头疼的废旧轮胎安全事故及污染问题。近年来,由废旧轮胎引发的安全事故屡见报端,废旧轮胎长期大量堆积,极易引起火灾,并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可想而知,位居轮胎保有量世界前列的中国,废旧轮胎存在的隐患不言而喻,科学有效处置废旧轮胎成了近年业内探讨的热门命题。
近年来,随着轮胎的污染问题变得日渐突出,人们对废旧轮胎造成的黑色污染关注度也逐渐增加。据了解,轮胎除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气、废水等污染外,其数量的急剧增加正对地球造成严重的黑色污染,给环境保护带来很大挑战。
据专业人士先容,废旧轮胎是一种需要占用大量环境空间的废物,并且难以压缩、收集和消除。鉴于旧轮胎分解所需时间的不确定,因此它们不具有生物降解性,而且其成分包括一些危险元素,如铅、铬、镉和其他重金属,若处置和管理不当,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威胁。
另外,越积越多的废旧轮胎长期露天堆放,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而且极易滋生蚊虫传播疾病,严重恶化自然环境,并可能引发火灾,威胁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在一些地区,废旧轮胎被用作燃料,严重的污染使周围寸草不生。由于其构造和成分的特殊性,露天堆放的废旧轮胎一旦燃起便很难控制和扑灭,并且会产生大量烟雾和有毒污染物,严重污染环境和威胁人体健康。例如1990年发生在加拿大安大略湖的黑格斯维尔火灾,持续长达17小时,有1260万条轮胎被烧,1700人被疏散,大量油类物质渗入土壤,附近的河流也被多环芳烃污染,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我国是橡胶消耗大国,据统计,2011年全国消耗橡胶23万吨,居世界第二位。每年生产的橡胶制品量约46万吨,废旧橡胶产生量约18万吨,其中6%以上为废旧轮胎。目前,回收利用的各种废旧橡胶约9万吨,回收利用率为5%,比国外先进水平低3~4个百分点。目前,还有近5%的废旧橡胶没有回收利用,其中废旧轮胎约占2%,长期堆放,难以降解,成为黑色污染源。
我国废旧轮胎利用主要是生产再生橡胶、轮胎翻新、生产硫化橡胶粉,这些企业8%以上为中小型企业,形成不了规模,市场竞争能力低。大多数翻胎企业装备水平不高,技术力量薄弱,必要的测试设备不完备,影响了翻新轮胎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另外,由于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属于半公益事业,其加工产品附加值低,加上我国废旧轮胎资源零星分散,其回收、加工、运输费用高,加上历史原因形成的人员、债务包袱重、企业经济效益差,多数企业亏损严重,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废旧轮胎回收利用行业发展呈低水平徘徊。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袁仲雪认为,废旧轮胎的循环利用问题已经需要上升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来对待,要下大力气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对有限的橡胶资源充分利用,尤其要尽快制定法律标准促进橡胶资源循环利用。
袁仲雪建议,首先在轮胎生产环节或销售环节即征收废旧轮胎处理费,可以仿效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生产者延伸责任制的做法。其次,对废轮胎的运输、贮存、垃圾分选设备,再次,出台政策鼓励轮胎翻新企业为车主提供轮胎管理与服务,延长轮胎使用寿命,减少废轮胎的产生,从源头上保证翻新胎体质量可控,同时坚决取缔土法炼油小工厂,提高环境违法成本。
原形改制美国每年产生废旧轮胎2.5亿条,通过原形改